首頁 > 產業要聞

探索「智慧家庭」真義

發佈日期:2016-10-21   |  資料來源:https://goo.gl/U6pQDc

探索「智慧家庭」真義

  • 2016年10月17日
  •  
  • Cees Links/Qorvo低功耗無線業務部門總經理

看著關於物聯網市場未來發展的龐大數字與令人驚艷的預測,令人感覺前途一片光明、沒什麼需要擔心的…對嗎?但是,這些樂觀的預測有可能無法實現,同時有越來越多的產業人士私底下都在抱怨,物聯網和智慧家庭革命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

幾乎所有的科技媒體──無論讀者對象是消費者、廠商或工程師──都在熱烈討論不斷湧現的智慧家庭(Smart Home)技術,將之視為產業界的下一件大事;而各家分析師與產業人士也紛紛做出大膽預測:

˙Deloitte表示:「2015年,無線物聯網(IoT)裝置出貨量將達10億台,比2014年增加60%,設備安裝量將達到28億台。」 ˙Gartner表示:「2015年將有49億台連網設備投入使用(比2014年增加30%),到2020年將達到250億。」 ˙IDC表示:「2015年每分鐘新增4,800台終端設備;到2020年該數字將增至7,900。物聯網設備安裝量將從2014年的103億台,在2020年增加至295億台。」 ˙世界經濟論壇(Economic World Forum)指出:「到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50億人口連網,更別提還有500億台連網設備。」 ˙Cisco表示:「物聯網是一個到2020年將有多達500億台裝置連結網際網路的世界,相當於地球上平均每個人擁有6台連網裝置。」

以上都是關於物聯網市場未來發展的龐大數字與令人驚艷的預測,感覺前途一片光明、沒什麼需要擔心的…對嗎?但是,這些樂觀的預測有可能無法實現,同時有越來越多的產業人士私底下都在抱怨,物聯網和智慧家庭革命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現。

這是為何?原因不止一個,但消費性電子產業大廠之間對於新技術將採用誰的通訊協議和平台明爭暗鬥。我們如何讓所有的連網裝置都能相互溝通?已經有許多廠商加入競爭,新的參與者還在不斷湧現,正形成一個充滿不確定性與疑惑的市場氛圍,讓設備製造商與解決方案供應商感到前途茫茫。

20161017NT01P1
圖1 眾家物聯網標準和通訊協議協定概覽。


 

 

這些設備製造商應該採用哪一種技術協議?是ZigBee、Apple的HomeKit、Allseen Alliance的AllJoyn還是英特爾(Intel)的OIC(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還是其他802.15.4技術?市場上目前存在太多相互競爭的選項。

或者,為因應未來的技術變化,設備製造商該設計能夠支援多種通訊協議的無線連結晶片和軟體?但這樣做相當複雜且成本高昂。而且我們可以想像,如果設備、家電和系統開發商都還抓不準未來方向,終端使用者和應用程式設計師只會茫然。

這種市場競爭正在拖累物聯網技術被採用的速度,許多關注此一新興市場的產業權威人士和分析師都曾提及這點。

消費者真的需要物聯網嗎?

智慧家庭革命看來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另一個原因,是「智慧家庭」和「物聯網」這些名詞本身就欠妥當;有太多人──包括業界領導者、媒體、分析師和終端使用者在內──都混淆了「智慧(smart)」與「連網(connected)」這兩個概念。

大多數宣稱是「物聯網」或「智慧」的設備只是連網設備,也就是讓裝置能連上網際網路,因此使用者能透過智慧型手機經由網路監測並控制該設備,還談不上智慧。沒錯,這樣雖然可能比較方便、節省時間,但還不能算是「智慧」。

智慧意味具備理解力(intelligence),意味著設備和解決方案能夠分析饋入的資料,然後能做出決策去控制或啟動家中或工廠中的設備,不需要有人親自按下開/關按鈕。但目前大多數所謂的智慧裝置,只比能透過網際網路遠端控制的裝置多那麼一點點功能。

而所謂的「智慧」家庭,意味著在房子裡有個感測器網路,負責量測和監控整個環境──但不只是「現在氣溫幾度?」這種基本資訊,可能還包括家裡有哪些人、他們在家中什麼位置,甚至是在某個日期/時間他們通常會做什麼等等訊息。

然後該系統會利用其智慧以及所掌握的住戶資訊,做出是否打開窗戶,開/關暖氣、空調、電燈或娛樂系統,以及是不是要啟動保全系統等決定;如果供水系統發生漏水,它還能關閉總開關並且通知維修人員。

那麼所謂的可穿戴裝置呢?現在許多人手上都戴著「智慧手環」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但這些並不能叫做「智慧」裝置;真正的智慧手環應該是會把收集到的資料,發送給個人化的線上健身教練做分析,然後為使用者提供努力方向的建議,鼓勵改變使用者改變行為模式、過更健康的生活。

要銷售服務、而不只是連網裝置

想像一下私人管家的概念;通常有錢人會聘請管家,是因為這些專業服務人士接受過相關訓練,能充分掌握一個家庭的情況並提供恰當的服務。他們不需要經過程式設定就會開門、開燈。

同樣地,產業界應該以「服務聯網(Internet of Services)」的概念來行銷物聯網,不是把關注焦點放在智慧門鎖、智慧窗戶感測器、物聯網中樞或閘道器等「物」,而是把視野範圍放寬,思考智慧家庭這位「管家」能做些什麼,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方便、有效率?

20161017NT01P2
圖2 我們需要個人化的「線上健身教練」,讓監測健康狀況的可穿戴裝置變成對消費者真正有幫助的「智慧」解決方案;能掌握當前健康狀況固然不錯,若能知道如何改善並收到回饋與指導會更有幫助。


 

 

不考慮那些肯花大錢、不怕麻煩的創新科技早期使用者,大多數消費者並通常不願意購買和安裝那些還需要自己設定程式、排除障礙才能開始使用的所謂「智慧裝置」,也不希望那些產品需要使用者持續監測和管理。相反的,消費者想要能完全自動、自主運作的智慧服務,例如住宅保全、個性化居家照明和環境控制,以及為家裡自動採購、補給生活日用品。

想像一種智慧家庭醫療保健服務,除了能追蹤家中成員的服藥時間、服藥狀況,還能追蹤藥品數量並在庫存減少時自動採購補齊;甚至這種服務還可分析人們所服藥物組合,將可能會引起副作用的藥物組合在資料庫進行比對,如果發生任何異常或危險狀況,該醫療服務還能夠監測使用者的生命徵象。

還有一種已經問世的服務──所謂的銀髮族生活照護解決方案(Senior Lifestyle solutions),能掌握年長者在家中的生活情況,並在發生異常時(例如使用者未起床、或未在固定時間起來用早餐等等)通報親友或醫護人員。總之這種「個人化智慧家庭管家」,需要負擔各種大大小小的任務,幫助我們維護舒適居家環境、改善生活方式。

智慧家庭管家和服務供應商

藉由行銷服務而不只是連網裝置,為企業/組織開啟了一扇提供專屬服務的大門,只要具備技術、環境和連結技術方面的專長,就有機會進入並經營服那些服務;很多消費者會願意支付一小筆費用,讓服務供應商幫忙安裝智慧裝置、設定網路,並負責管理智慧家庭服務。

目前,新興的智慧家庭產業往往還需要使用者自己研究各種技術、做出正確選擇,與智慧裝置賣家議價,再把系統帶回家並進行安裝;硬體安裝完成後還得設定程式、管理與監測。其實大多數人會願意每月支付一小筆費用讓專人代勞。

如何為消費者降低這些服務成本?服務供應商可能對安裝/管理硬體設備僅收取少數費用、甚至完全免費,而為回收裝置本身、雲端智慧以及整套服務的成本,服務供應者可能會收集終端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方式資料,例如起居模式、日常活動時程、買了哪些產品、以及能源消耗最大量的時段等等,然後將這些資料出售。這種商業模式已經有很多網路業者成功運作,套用在智慧家庭服務上有何不可?

是時候以一種新角度來思考我們科技產業該如何行銷、發揮智慧家庭(智慧物聯網)潛力;透過對消費者、商業、政府和企業用戶提供他們想要的─有效的服務應用程式以及管理完善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都得自己動手,科技產業能進一步加速將這個世界「智慧化」,從而讓人們的生活更安全、更有效率也更舒適,而且不用花大錢。

20161017NT01P3
圖3 智慧家庭管家是透過感控器(Sentrollers)網路和雲端運算智慧實現的一系列智慧服務,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方便,也更有效率。

上一篇文章 愛吃卻不會煮 工程師研發烹調智慧插座
下一篇文章 VR、智慧家庭及雲端各有所好